救命藥為何成了殺人刀?——華西都市報。一則老新聞,今天讀來仍有意義
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指出,全球有1/3的病人死于不合理用藥,而不是疾病本身。*新的中國“百姓安全用藥調查”顯示,中國不合理用藥情況十分嚴重,全國每年5000多萬住院病人中,至少有250萬人與藥物不良反應有關,引起死亡的約有19萬人。
一位資深的內科醫生稱,用藥品種*多、*不合理的首推抗生素。
使用得當,刀可以拿來削水果;使用不當,刀也能變成殺人的兇器。藥也一樣,既能救人,也可害命。1月17日,由健康報、健康文摘報、中國衛生雜志和大眾健康雜志共同舉辦的“百姓安全用藥調查”披露,中國每年死于藥物不良反應的人數達19萬之多!
不合理用藥是否已成為威脅患者健康的主要殺手?成都人不合理用藥的情況如何?如何避免不合理用藥對健康的威脅?據此,記者用5天的時間,對不合理用藥展開了深入的調查。
記者調查
濫用藥現象時有發生
病人亂吃藥病情加重
1月25日上午,記者走進省醫院第二門診部,在不到半天的時間中,就遇到了兩例因為亂吃藥而導致病情加重的例子。內科主治醫生徐輝告訴記者,部分病人生病后,一般不會首先選擇進醫院,而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藥房工作人員的推薦或者藥品上的說明書,自己購藥回家服用,結果導致“亂吃藥”。
55歲的潘女士年輕時身強體壯,這幾年隨著年齡增大,身體明顯一年不如一年了,感冒幾乎成了家常便飯。但潘女士堅持小病能拖就拖,實在拖不過去了,就自己到藥店買藥,除非萬不得已,否則絕不上醫院。前幾天,潘女士又感冒了,還拉肚子。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藥店工作人員的推薦,她接連買下了氟哌酸、阿莫西林、藿香正氣水等一大堆藥物,拿回家自行服用。結果不僅沒有一點效果,病情反而越來越重。在家人的苦勸下,潘女士來到醫院就診,結果顯示,由于長期亂吃藥,不僅對氟哌酸、阿莫西林等抗菌藥產生了耐藥性,還導致了體內正常的菌群失調。
醫生亂開藥推波助瀾
1月26日下午,記者專訪了華西附四院內科主任朱啟上教授。據朱啟上教授透露,近年來,逐年攀升的結核病就和不合理用藥有很大關系。本來結核病并不是什么難治的絕癥,只要通過正規治療完全是可以醫治的,但臨床上,大量使用抗生素、隨意停藥、用藥療程不夠等原因,導致結核病越來越難以治療。由于防治工作不規范,用藥不合理,結核病死亡率已居傳染病首位。而像普通的疾病,由醫生導致的亂用藥現象也是時有發生。
朱教授舉例說:一名9個月大的男嬰,因每天拉肚子4-5次,到醫院檢查后發現便中有大腸桿菌,醫生診斷為腸炎,給予阿莫西林、復方新諾明兩種藥物,連用兩周。結果,嬰兒的腸炎不但未治愈,反而又激發了霉菌感染。為何越吃藥越糟糕?醫生解釋說,這是用藥不合理的一種表現,一是阿莫西林對大腸桿菌性腸炎效果不好,且容易產生耐藥性;二是不宜合用復方新諾明,更不該連用兩周,磺胺類藥物連用一周以上就可以破壞嬰兒的腸道菌群平衡。其結果是在原發病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繼發病,使得病程延長,還增加了痛苦。
藥房亂賣藥助長歪風
從2004年7月1日起,國家藥監局明文規定,全國范圍內所有零售藥店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才能銷售未列入非處方藥藥品目錄的各種抗生素藥物,包括磺胺類、喹諾酮類、抗結核、抗真菌藥物等。記者經過走訪調查發現,這一規定雖然實施已過半年,但消費者仍可在藥店隨便購買處方藥,甚至是國家明文規定的必須憑醫生處方購買的抗生素。有專家表示,藥房隨意銷售處方藥,也導致了不合理用藥。
1月27日上午,記者分別對位于一環路、春熙路、西安路、紅星路的四家藥房進行調查,結果在沒有憑醫生處方的情況下,就輕松購買了阿莫西林、紅霉素等抗生素。記者在買藥過程中,只有一家藥房的銷售人員詢問記者以前是否吃過阿莫西林,在得到肯定的答復后,銷售人員將藥拿給記者,而其余幾家藥房的銷售人員連問也沒問,就直接取藥。
數據顯示
醫院濫用藥情況嚴重
不合理用藥的情況如此突出,到底不合理用藥有哪些危害?雖然目前四川地區尚無關于不合理用藥具體統計數據,但不合理用藥成為威脅患者健康主要殺手這一現狀,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
藥物不良致死人數增多
全軍合理用藥信息咨詢中心主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專家組組長唐鏡波教授曾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稱,我國醫院不合理用藥的情況相當嚴重,不合理用藥占用藥者的12%至32%。我國有殘疾人6000萬,聽力殘疾占三分之一,其中60%至80%為鏈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等中毒所致。按照美國藥物不良反應致死社會人口的1/2200計算,我國藥物不良反應致死人數達50余萬人。
1月28日中午,國家中藥臨床試驗中心(成都)副主任段俊國教授接受了記者的采訪。段教授認為,不合理用藥的情況如果不加以控制,不僅會給病人自身帶來危害,*終還將危害到全人類。
濫用藥物存在3大危害
不合理用藥的危害,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是直接導致治療失敗。用藥不合理,如果不能對癥下藥、給藥量不足、隨便延長用藥時間間隔,均不能獲得良好的治療作用,其結果會延誤病程,使病情惡化而造成嚴重后果。其次,不合理用藥會引起藥物不良反應而增加病人的痛苦,這種痛苦可能是輕微的,也可能是嚴重的,可能是暫時的,也可能是**的。*后,不合理用藥浪費了人類的資源。藥品是人類的一種稀有資源,在不合理用藥現象當中,有些是不該用而用,有些是該少用而多用,有的可用普通藥而用貴重藥,這不僅造成國家衛生資源的浪費,也使得一些藥物對疾病的療效迅速下降。
各方觀點
救命藥何以變成殺人刀?
觀點一:利益驅使
在某大醫院從醫多年的一名內科醫生向記者透露,并不是醫生不懂得該怎么開
藥,而是在藥品的背后利益驅使所然。現在,國內常用的處方藥物已達7000種之多,可供醫生選擇的品種很多,同類藥品之間的利潤空間各不相同。
以普通感冒為例,醫生開的藥可以在幾元至幾百元之間,另外還可以附加一些針對性不強、醫不好病又吃不死人的藥物。這位醫生說,比如患了感冒之后,不少醫生會建議病人輸液,但到底是選擇口服藥好還是靜脈輸液好,這其中除了輸液的療效快之外,哪個醫生敢拍著胸脯擔保,說自己是真正在為病人著想呢?顯而易見的是,輸液所花的費用要比口服藥多得多,在這種現象的背后,是醫生可以多拿點工資。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目前醫生的工資由基本工資、藥品提成、治療費等好幾部分構成,所以開高價藥、高檔藥越多,醫生的收入也越高,因此小感冒花上幾十上百元成為看似很正常的事。
觀點二:規避醫療風險
醫生夸大病情、防范性使用藥物、輕病按重病治療,這是目前不合理用藥的又一普遍現象。該醫生還告訴記者,醫生這樣做,是為了規避醫療風險,是一種自我保護。
這位醫生感嘆說,醫生這樣做不是故意要害病人,而是為了減少糾紛。該醫生抱怨說,尤其隨著《醫師法》對醫生的進一步約束,病人的法律、維權意識的不斷加強,醫療糾紛也越來越多了,稍微有點差錯,病人就會找上門來。但是,哪個醫生能擔保自己能夠在工作中做到萬無一失呢,誰又想給自己找麻煩呢?所以,與其等著病人來找醫院或者醫生的麻煩,還不如未雨綢繆,回避這些可能發生的意外。迫于“情勢所逼”,醫生的通常做法是,不管病人的病情是否適合,反正將該用的藥盡量用齊,將可能出現的后果全部告訴病人。
觀點三:病人認識所限
患者自身認識的局限,也是造成不合理用藥的一個重要因素。記者調查發現,相當一部分患者過分追求藥品的療效,片面聽信藥店的推薦和廣告宣傳,忽視了由此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中國“百姓安全用藥”調查結果表明,超過八成的被調查者把“療效好”作為“影響選擇用藥”的首要因素。
四川省藥學會藥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正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不合理用藥已經引起了成都某些大醫院的重視,這些醫院除了設立專門的感染辦公室監測醫生用藥外,還要定期檢測醫院不合理用藥的情況。*近,某三甲醫院就對60位病人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因醫務人員造成的不合理用藥只占了1例。由于病人自身認識的局限,也給合理用藥的實現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
觀點四:體制弊端
除了上面三種觀點,還有業內人士尖銳地指出,現有的醫療體制存在不少弊端,這是造成不合理用藥的根本原因,如果不從體制上解決這一問題,不合理用藥的情況將會呈惡性循環。一位醫院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直到2004年7月1日,我國才明文規定須憑處方購買抗生素,而在執行過程中,由于受到藥店、消費者自身、醫院等方方面面的影響,使得這一規定在某些地方成為一紙空文。
服務手冊
合理用藥**安全因素
有報道稱,目前上市藥物中的70%被諸多原因而浪費,我國每年死于藥物不良反應者近20萬,若能大力推動合理用藥,使用藥物做到安全、有效、經濟、適當,則可減少60%的浪費和大量藥害。
目前,尚無一個公認明確的合理用藥定義。**合理用藥也是難以達到的,一般所指的合理用藥只是相對的,當今比較公認的合理用藥應包含安全、有效、經濟與適當這4個基本要素。對于如何做到合理用藥,吳正中副主任委員套用了一句流行的廣告詞———“只選對的,不選貴的”。吳稱,研發一種新藥需要幾代人的努力,而破壞這種藥物或許只需要幾年甚至幾個月,是藥三分毒,掌握合理用藥的尺度,無論對于醫生還是患者本身,都是相當重要的。藥品的安全、有效*為重要,而不能簡單地認為越貴的藥物、*高檔的藥物就*適合病情。從事中藥試驗和臨床開發多年的段俊國教授,則用他所熟悉的中醫對合理用藥做出解釋———辯證論治,對癥下藥,可用可不用的藥物盡量不用。
濫用藥將導致“無藥可用”
近日,哈醫大四院檢驗人員從兩例肺感染患者的痰液和氣管灌注液中,培養分離出3株“發光致病桿菌”。在國外,“發光致病桿菌”導致肺部炎癥尚未見到。
該院研究人員發現,該病菌對大部分的抗生素都產生耐藥性,但在國外報道中,慶大霉素足以“制服”它。專家認為,這種現象是人為誘發的,如動物喂養的飼料中添加土霉素等抗生素,均可造成細菌基因自發或誘發突變,轉移和重組以及耐藥性的結合轉移。專家呼吁:抗生素濫用可使細菌基因改變,長期濫用將無藥可用。
版權所有:五行人養生網 備案號:豫ICP備17002559號-1